在我省新一輪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的生動實踐中,延長石油集團正在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和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型“延長發展模式”破解“陜西現象”,讓轉變發展方式找到了符合產業發展趨勢、契合自身發展的現代化路徑。
陜西科技資源豐富,科研實力雄厚,科研成果豐碩,但科研成果就地轉化率低,這種反差被經濟界稱為“陜西現象”。近年來,延長石油通過全省范圍內的重級并購,先后完成了陜西三大科研院所——西北化工研究院、省石油化工研究設計院、省輕工業研究院的整體并入,使全省積極推進開發類科研院所進入大型企業,實施產、學、研結合所取得了重要成果。并與省內的西安石油大學、西北大學、西安交大等多家高等院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積極開展相關課題攻關,使省內的科研院所依靠企業龐大的產業集群,實現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
截至2011年,延長石油已與陜西及全國范圍內的十多家知名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成為陜西首批院士專家工作站之一。目前,企業擁有5個研究設計機構、1個國家級技術服務中心、8個省級研究中心和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正在加快建設10大工程中心及重點實驗室,為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成果轉化搭建了良好平臺。去年與省科技廳簽署合作協議,共同設立“延長能源化工專項”,創造了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高效集成和產、學、研、政相結合的“延長發展模式”,積極破解“陜西現象”。
在此基礎上,延長石油去年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共建了能源化工聯合實驗室,并先后簽訂了10個重大科技項目合作協議。雙方以我國能源領域首個國家實驗室——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為平臺,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重點開展油氣煤鹽綜合利用及高效轉化技術研發,以此實現實驗室研究、工業中試和示范裝置的無縫銜接,促進科技成果快速轉化,搶占世界能源化工產業發展的制高點。
據專家介紹,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合作的重大科技項目,均為該所多年研發的成熟技術,具有很強的戰略性、前瞻性和創新性,在國內外開辟了新的競爭力更強的工藝生產路線,形成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在我國乃至世界能源化工產業具有引領示范作用。
堅持高端引領、產學研結合,在有效破解“陜西現象”的同時,也為延長石油穩定發展油氣主業,加快建設油氣煤鹽一體化綜合利用的創新型特色產業集群清除了障礙。“十一五”以來,延長石油重點規劃、開工建設了五大特色產業園區,即靖邊油氣煤鹽綜合利用產業園區、榆橫煤化工園區、延安煤油氣綜合化工園區、榆神煤炭綜合利用產業園區和延煉石油化工綜合園區。去年,榆橫園區年產20萬噸甲醇、20萬噸醋酸一期項目建成投產,成為我省最大的醋酸生產企業。其它園區建設也取得了重要進展,“油氣煤鹽一體化”綜合發展的產業格局日漸成型。
同時,延長石油正在開展“煤油共煉”、“煤焦油懸浮床加氫”等技術研發及工業示范項目建設,力求盡快掌握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核心技術并實施產業化,獲得率先創新權和發展主導權,使油氣煤鹽綜合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